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,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
前两天和同事激烈的讨论问题时,突然间又想起了这句话,瞬间就不想再吵、不想讲话了。
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的一段话,想想说的挺好:那就是你所遇到的所有人其实都是你自己。如果你是一个在生活当中特别在意别人看法的人,并且你想获得在任何场合都镇定自若的气场,你就时刻刻提醒自己这个观点。
我们先思考这样一个现象,就是为什么当没有人知道你在做什么的时候,你反而会活得更好更自在,而一旦你的朋友,你的同事,你的父母知道你的工作,你的生活,你要做的事情的时候,你反而会不断的陷入到各种的困境之中。古人说事以密成,语以泄败。大概的意思就是说,一旦有人知道了你的目标,那么你原本那种势如破竹的状态就会瞬间被破坏,为什么?这个现象的答案其实是心智占据,当存在一些观众的时候,我们就不得不分离出一部分的心智来应对这些观众,我们会本能的希望自己在对方的眼里表现的还不错。
因此你在用多重评价体系来规训自己的行为。就好比鲁宾逊落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,他不会在意自己是不是衣不蔽体,他自己做了什么看似很蠢的事情,自己钻木取火失败了多少次。但是如果他参加的是一个野外生存的真人秀,他知道灌木丛当中其实隐藏着非常多的摄像头,那么在他的心智当中就存在着至少两套评价体系,第一要逃出荒岛,第二要在镜头当中看起来不愚蠢,因为观众是多元的,比如说,粉丝会很在意鲁宾逊,你有没有灵光乍线的求生的小妙招,那些黑粉会在意他,哎呀,鲁宾逊,你有没有做出什么违背常识的事情,让我来黑黑你。那鲁宾逊的父母也是观众,他会心疼自己的儿子在求生当中受了好多的苦。那鲁宾逊的女友可能会考虑,嗯,这个男人是否在这个过程当中展现出了一些值得信赖的意志品质,观众越多元,被占据的心智就会越多,于是呢,最终的表现就会越来越糟糕。
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你以为烂大街的结论:我们不要去在意别人的目光、看法,要做自己,要敢于让别人讨厌?我给你一把石破天惊的钥匙。也就是我开头说到那句话,你所遇到的所有的人,其实都是你自己。事实上,在人生的任何场合,从来都只有你在场,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前面说关注会带来压力,于是你会表现的更糟糕。这句话其实非常不对,因为关注本身并不会带来压力,而是知道有人在关注你才会带来压力,并且更加有意思,甚至有点诡异的是,那个关注你的观众不是别人,其实就是你自己。
有一句话叫做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,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。怎么理解呢?你看现在这个屋子里面挤满了人,他们在做各自的事情,但实际上你看不见他们,你看见的其实是自我的价值观的投射,比如你皱着眉头看着小明在大声喧哗,实际上你对小明其实一无所知。你看到的实际上是你自我的投射,叫做你无法忍受当众喧哗。现在你会看到了小李在安静的读书,但是有可能这其实是小李今年第一次读书,我是说你依旧对小李一无所知,你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的价值观的投射,叫做你欣赏喜欢读书的人。
实际上你发现了吗?人类就像是一个手电筒,光芒经由我们自己发出,最后在别人的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反射。光芒经由我们自己发出,最后在别人的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反射。理解了这一点,就能明白了为什么一个人崇拜什么就会对这个东西感到自卑,因为自卑的光打到别人的身上就变成了崇拜。当一个人对学历有着无可救药的崇拜时,是因为他长期对自己的学历感到自卑,于是别人只要拿出一本硕士证书就能镇住他;当一个人对于金钱有着疯狂的执着时,是因为他先从小对金钱有着强烈的匮乏感,那么别人只需要稍微显露一点财富便能驾驭他。
你看,人类在玩的永远适合自己的游戏。所以我们说的那个关注你的观众其实是假的,那个让你崇拜的人也是假的,他们从来都是你自己而已。而对于那个参加真人秀的鲁宾逊而言,他从来都没有意识到他不是被别人影响了,他只是被头脑当中的自己给绑架了。对于自卑的人而言呢,他也没有意识到并不是那个人是完美的崇拜对象,他只是先感受到了自身的怯懦和不满。而一旦你拿到了我给你的钥匙,一旦你能够穿透那个虚幻的别人,一旦你意识到生命当中在场的从来都只有你自己,那么你就真正能够获得解脱自由。说起来,你现在看到这条文章里的我,或许其实也是你自己。万物都是合一的存在,其实没有人在关注你,只有你自己。大脑是投影源,我们眼睛里看到只是自我的意识投射。我们之所以在乎他人眼光,只是没有接纳自己。
“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”的另一个解释:别人对你的看法是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,是他自己在世界上的映射。所以,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,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。
用王阳明的话就是:我不看花时,花与我心同寂,我看花时,则花有百般颜色,花已入我心。
用佛法说,心外无物,万法唯心。
相由心生 也是这个道理。